擬像,英文“simulacre“,,來源于希臘語 eidolon,原意一方面表示圖像,,另一方面又表示仿真,,即表示某種事物的一種形象或者是一種“再現(xiàn)”。類似于真實事物的“副本”,,“幻象,,”是一種’非存在”。
柏拉圖認識到語言就是一種“非存在”,,同時他也認識到:只有透過“非存在的方式“才能表達“存在“,。這樣一來,“非存在”成為了“存在”的替代物,。擬像派藝術家地球君指出:用 “非存在 ” 去指認并強化 ”存在”,,就是藝術家的空間 (word space)例如俳句中的間隔(空格,、空檔),,是不存在內(nèi)容的,然而它確實存在(實在感,、效果,、語義)。這是藝術的空間(wordspace),。
△擬象派代表作《 無聊》
紅色發(fā)光字是一種中國特色,在城市的任何一個街頭巷尾都能看到,,一種絕對的,冷漠的,,毫無歧義的,,對自身的指認,,拒絕更多意義的解讀,,一種實用主義者強有力的簡短陳述,。“無聊”卻讓人想到無法直視的生命本體,,真相,。發(fā)光紅字卻禁止人產(chǎn)生多余的思考。在這樣的矛盾沖擊下,,它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,,屹立于山頂上。
△擬像派代表作 ,,大地藝術作品 《草山海》
日本最著名的造園是枯山水,。中國古代造園,,喜愛在園中造假山。無論中國還是日本,,皆想把自然的曲折和平靜納入方寸之間,,愛山水之心東方情懷沒有差異,。藝術家光子和地球君,,在成都彭州,根據(jù)《山海經(jīng)》的地理布局,,造出了53座2-4米高的草山,,稱為“草山海”,。
草山海的建造方式,,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首次。泥土承重,、高空種植,、水霧系統(tǒng),看似簡單,,實由多個技術結合,。它超出了造型藝術、環(huán)境藝術范圍,,是全新的擬像藝術,,為人們提供了山中山的互動,體驗,,草山海的文化價值,,來自山海經(jīng),,并重申表達了山海經(jīng)。
△同時,,草山海也是世界上全世界第一例山形迷宮,。
△擬像派代表作,沉浸式藝術裝置《鏡山水月》局部圖
△擬像派代表作,,沉浸式藝術裝置《鏡山水月》
△擬像派代表作,,沉浸式藝術裝置《鏡山水月》
△擬像派代表作 《龍橋》局部圖
△擬像派代表作《龍橋》局部圖
△擬像派發(fā)起藝術家 地球君
地球君,實驗藝術家,,擬像派藝術發(fā)起,,小地球旅行創(chuàng)始人兼CEO。2019年主導籌建中國首個大地藝術營地,;曾創(chuàng)作世界第一個眾籌大地藝術項目“小王子2”,,同期修建世界最長篝火池;已累積創(chuàng)作超過1000幅當代藝術作品,;舉辦3000次一人觀展運動,。
△擬象派代表藝術家 光子
擬像派藝術發(fā)起,,超靈感出行品牌小地球旅行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與COO,,俳句詩人,超現(xiàn)實景區(qū)策劃人,。2020年受成都彭州市政府邀請,,作為擬像派代表藝術家,創(chuàng)作兩個沉浸式大地藝術作品"鏡山水月"和"草山海",;2019年聯(lián)合籌建投資小綠球大地藝術營地,;2016年受邀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北京無界國際藝術展,演講“俳句,,清貧思想”,;2013年北京京師美術館舉辦“日常神跡”多媒體裝置聯(lián)合個展(詩歌,多媒體裝置,,油畫展)2008年廈門“鮮和饅頭“詩歌會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