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最夸張的藝術(shù)裝置都在這里啦
Burning Man 其實是一個只存在于沙漠里為期一周的一座藝術(shù)之城,,或者你可以說它是個“外星球” ,在這里人們允許任何藝術(shù)文化形式的存在,,這里是藝術(shù)家,建筑師,,科學家的實驗室,,他們在不受任何限制下肆意發(fā)揮他們的童真和創(chuàng)造力,把你帶入一個視覺化的樂園,。 特殊的沙漠氣候和無限空間讓這些巨型的藝術(shù)品煥發(fā)著生命力,,它們比那些博物館的藝術(shù)品更有娛樂性和功能性。這些藝術(shù)裝置在晚上時候會更加奪目,,幾千盞燈早就設置在它們的身上,,它們的璀璨早已把空洞黑暗的沙漠變得美麗而夢幻。 一件藝術(shù)品通常需要10多個志愿者的參與,他們不一定是設計師,,藝術(shù)家,,他們有可能是來自各行各業(yè),有的是IT程序員,,有的是電焊工,,有的是天文學家,有的只是一個大學生,,大家的共同智慧讓每一件件藝術(shù)品充滿創(chuàng)造力,。 2018年火人節(jié)活動的主題是“我,機器人” (I,, Robot),,在一個越來越受智能機器控制的世界里,誰將成為主人,,誰將成為奴隸,?藝術(shù)家們研究“多種形式的人工智如何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”并反映數(shù)字化和智能機器控制的未來社會的面貌. Passage是美國雕塑家Dana Albany的作品,一個機械碎片與鋼鐵廢棄物組成的鐵質(zhì)雕像 1.Robot Resurrection @anewkindofsuperhero 作者:Shane Evans 國家:美國 電影《復仇者聯(lián)盟》中的奧創(chuàng),,最開始只是鋼鐵俠與綠巨人用心靈寶石制造出來,,用于守護世界和平的人工智能。一步之錯,,被拋棄的奧創(chuàng),,被改造成為了滅絕世界的殺人機器。 如同現(xiàn)實版奧創(chuàng),,創(chuàng)作者Shane Evans指出,,Robot Resurrection是一個軀干由廢棄飛機零件組成的、高30英尺的機器人,。被改造后,,它成為了一個會噴火的憤怒機器人——它的噴火是隨機性的,沒有人性的,,是對世人的報復,,原因是人類拋棄了他。 2. 在每一生中,,都會找到你 In Every Lifetime I Will Find You 創(chuàng)作者:Michael Benisty 來自:紐約布魯克林 http://www.michaelbenisty.com/ 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藝術(shù)家Michael給這個高25英尺,,鏡面拋光不銹鋼制成的雕塑起了一個很浪漫的名字—“每一生,都會找到你”,。 其實,,這是一對有感知能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雕塑,他們會像正常男女一樣擁抱,,撫摸彼此,,對視傳情,,他們的愛可以像他們的身體一樣,,可以永遠不腐朽,。機器人相愛,人類和人工智能戀愛結(jié)婚,, 這類情節(jié)在科幻作品中是常有事,,我們已經(jīng)見怪不怪了。但現(xiàn)在正有人嘗試把它變?yōu)楝F(xiàn)實,。 一位西班牙科學家相信未來20年內(nèi)將會有人類與他開發(fā)的性愛機器人結(jié)婚,。 人類與機器人的婚姻只是個時間問題,未來這種情況將變得十分普遍,。 至于機器人和機器人會不會相愛,,很多科學家大膽推斷,機器人在模仿人類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時候,,可以模仿人類的戀愛模式,,只是這一切是數(shù)字化的模式而不是化學反應了。 Michael在創(chuàng)作這個雕塑的初衷是為了倡導無論任何物種,,不管是人類或者智能機器人都要以愛和團結(jié)作為其終極追求目標來打造這個世界乃至宇宙的,。 3. 雙面機器女神 With Open Arms 創(chuàng)作者:Christian Ristow 來自:德國柏林 這是一個機器女神,她有兩面,,一面是歡迎和引誘,,另一面她貪婪地吞噬。她承諾你一直希望的一切,,而最終她要掠奪的是你的人性,。這種充滿誘惑但又危險的現(xiàn)象,在現(xiàn)實社會里比比皆是,, 它就像真實地反映了人的貪婪的本性,。就像一個警鐘一樣警醒著世人。 4. 機器猿 Pan Genius 創(chuàng)作者:Amy Munson 國家:美國 Pan Genius,,是一只坐在書本上的夜光猩猩機器人,,由美國藝術(shù)家Amy Munson創(chuàng)作。為何是猩猩,?在Amy Munson看來,,人類已經(jīng)進化到創(chuàng)造人工智能的時代, 很難想象人類走向消亡的那一天的場景,未來太多未知,。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起源,,從一個人機器猿開始,讓我們思考人類歷史和未來吧,。 5. BEBOT 創(chuàng)作者: Andrea Greenlees,,Andy Tibbetts Josh Haywood 國家:Surbiton,,Surrey,England BEBOT是一個可愛,,友好,,35英尺高的鋼制機器人,由可攀爬的線框制成,,看起來像一個初創(chuàng)公司的可愛吉祥物,,游客可以爬上它的身體,BEBOT歡迎任何人進入它的身體,,'做我的眼睛',,'做我的耳朵','做我的聲音',,'做我的心跳',。 這是一個極其可愛的漫畫機器人, “可愛”已經(jīng)成為數(shù)字文化的主導審美,,并在機器人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,。人們喜歡接近可愛造型的機器人,至少從這個互動裝置的體驗中,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人類對機器人的愛還是大于恐懼的,。 6. Pacha Mama 創(chuàng)作者:Juan Manuel Ramal的Pacha Mama 來自:Los Angeles, CA 'Pachamama'是艾馬拉語和克丘亞語,通常被翻譯為“地球母親”,。Pachamama是女神,,是生與死的源泉。許多人認為,,當人們從大自然中汲取太多時會出現(xiàn)問題...... 'Pachamama'由一棵女人身體形狀的樹來作為代表,,一顆樹竟然在一個失敗的機器人上生長,代表著自然的力量和永久地再生科技的和平相處,。藝術(shù)家胡安·曼努埃爾·拉馬爾(Juan Manuel Ramal)希望激勵人們尊重和保護地球,,同時提醒人們必須在技術(shù)與自然之間實現(xiàn)和平共處。 7. 智能放射蟲 Radia Lumia 圖片來自于FoldHaus Collective 藝術(shù)團隊:FoldHaus Collective https://www.foldhaus.com/ FoldHaus Collective創(chuàng)作的的五層高Radia Lumia裝置覆蓋著四十二個折紙貝殼和輻射尖刺,,靈感來自單細胞生物,。Radia Lumia的形狀是模仿了生活在幾千年前沙漠中的放射蟲(radiolaria),放射蟲是一種微小的原生動物,,具有錯綜復雜的礦物質(zhì)骨骼,。 從外面看,Radia Lumia的外殼是由波紋聚丙烯制作的褶皺折紙貝殼構(gòu)成,,F(xiàn)oldHaus將生物學與動力學機制融合在一起,,并且給Radia Lumia安裝了超過100,000個LED燈。晚上Radia Lumia,,會讓你看到另外一番景象:幾十個紙貝殼像花兒一般綻放,,并且變化著不同的色彩…… 圖片來自于FoldHaus Collective Radia Lumia 的內(nèi)部有一個平臺,。白天,在明亮的陽光照耀下,,每個單獨的折紙外殼的陰影將創(chuàng)造出美麗的圖案,,人們可以在這個景觀臺內(nèi)部遮陽,休息,,同時欣賞周圍景觀的壯麗景色,。 最有趣的是,人們可以和Radia Lumia進行各種有趣的互動,,折疊紙貝殼在和人的互動的過程中,其表皮會綻放開來或者緊密地合攏,,不斷運動著…….有時它好像是在保護球體的內(nèi)部,,所有的折疊貝殼會同時綻放開來以隔離外界和內(nèi)部世界,有時它會展示其神秘的心臟內(nèi)核世界,,折疊貝殼會緊密的合攏釋放出更多空間讓游客可以從外面窺探內(nèi)部的神秘世界,。 我是在火人節(jié)第二天就發(fā)現(xiàn)了Radia Lumia,當時FoldHaus 的兩個藝術(shù)家還在用電腦軟件來調(diào)制其“互動”功能,,F(xiàn)oldHaus的藝術(shù)家們要親自開著起重機圍繞著Radia Lumia轉(zhuǎn)一圈,,一個一個去檢查折疊紙貝殼的收縮和釋放功能,站在我旁邊的一個burner 跟我說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SHRUMEN LUMEN的創(chuàng)造者,,我立馬對這個團隊更加欽佩了 要知道SHRUMEN LUMEN 藝術(shù)裝置是2016年火人節(jié)的熱門話題,,當時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們的作品。SHRUMEN LUMEN是一個由五個折紙蘑菇組成的沙漠中的花園,,當游客激活它們時,,蘑菇的頭冠部從扁平的傘狀 擴展成一個球形帽狀,創(chuàng)造出令人驚喜和愉快的體驗,。 Shrumen Lumen 作品以及更多的往年火人節(jié)藝術(shù)裝置目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(qū)的史密森尼美國藝術(shù)博物館(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)展出,,如果在北美旅行或者生活的朋友們可以去參觀哦. 更多展覽信息請戳這里 : No Spectators:The Burning of Burning Man 2018年3月30日 - 2019年1月21日 https://americanart.si.edu/exhibitions/burning-man 8. The ORB 反光球 創(chuàng)造者:丹麥BIG建筑事務所 信息:https://big.dk/ “反光球”The ORB拿下了今年社交媒體刷屏冠軍,著名BIG建筑事務所創(chuàng)始人比亞克·英格爾斯 (Bjarke Ingels),合伙人雅各布·朗格(Jakob Lange)和其團隊在今年的火人節(jié) 建造的直徑將近100英尺(約35米),,大小約為地球的五十萬分之一的 ORB 裝置,。 The ORB在外形設計方面,以NASA的Project Echo于1960,、1964年分別發(fā)射的兩顆金屬球體狀衛(wèi)星作為靈感藍本,。充氣后,使其漂浮于空中,。The ORB,,象征著地球的縮影,被設計者稱為“為地球愛好者打造的鏡子” 我很幸運在China Village 營地偶遇在這家丹麥B.I.G建筑事務所工作的中國小伙伴,,他們有的是在紐約分公司工作,,有的是哥本哈根分公司工作,,他們告訴我,為這個項目他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籌劃準備,,需要30噸鋼材和1500小時的縫紉時間,,其制作的材料就非常罕見。 這個藝術(shù)裝置的表面就像鏡子,, 可以反射所有場景,,以及playa上的其他藝術(shù)品;就其互動方面,,他們嘗試過無數(shù)個方案,,包括在 The ORB中搭建軌道以便行人進入,但考慮到活動人數(shù)眾多,,惡劣沙漠氣候,,讓他們選擇更實際的體驗方式。 他們是和BIG建筑事務所其團員一起提前來到黑石沙漠的,,克服了電力障礙,,沙漠風暴,從鋼制桅桿的焊接制作,,再到大球的懸掛與充氣,,終于在第九天把這個體積巨大的銀色鏡面球裝置(The ORB)通過一個 32米高的傾斜著的鋼制桅桿固定后,讓它懸浮在火人節(jié)的Playa上,,特殊的反射的球面將整個黑巖城的景象收入囊中,,而參與火人節(jié)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它(The ORB)一部分。 9. Miguel Angel Martin Bordera的巨型木偶雕塑 作者:西班牙街頭戲劇團Carros de Foc 網(wǎng)址:https://carrosfoc.com/ 這是我最喜歡的藝術(shù)作品之一,!這兩個巨大的牽線木偶會到處走路,,會說話。 上圖片顯示的是這是2017年Euterpe獨自一人在火人節(jié)探險 巨型木偶女孩的名字是Euterpe,,她去年在火人節(jié)上大受歡迎,,今年她帶著她的祖父Alberto也來到Playa上, 祖孫一起參與到2018 年的火人節(jié),并且圍繞著與時俱進的主題“奔向未來 /聯(lián)合思維”( “Step Forward / Joining Minds” )和人們一起互動和交流,,鼓勵表達自己,。 圖上:周二的祖孫倆是這樣穿的,爺爺打扮得像圣誕老人 上圖:周三的的祖孫倆就換了一套很夏天的行頭 我發(fā)現(xiàn)每天木偶Euterpe和她的祖父Alberto的行頭都不一樣,,感覺他們和我們一樣,,每天都在以最嶄新的面貌開始新的一天探險。每天會有數(shù)百人陪伴這巨型木偶徒步旅行,,或者聆聽和陪伴木偶參與的各種活動,。 在今年的火人節(jié)里,Euterpe和她的祖父Alberto一起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,,他們會圍著桌子坐下來聊天,,他們甚至走進了Playa游樂場,,去拜訪各種各樣的藝術(shù)裝置,他們一起去觀看Art Haus管弦樂隊的表演,,一起參加一場無聲的葬禮,,他們跪在地上放置鮮花,那里的所有的人都跟著默默地跪了下來…… @watcharaphoto 木偶是由人操作的,,機器人也是一個由人類操作的木偶, 在這場實驗中,,作為一個旁觀者,我們在思考,沒有靈魂的機器人可以死板的模仿人類的一切活動,,他們也有可能模仿人類的情感,,有一天他們很有可能會反過來影響人類的行為,或許他們會反過來超控人類…….. 上圖:周四那天,,祖孫倆去銀色大球ORB那看Art Haus管弦樂隊的表演@Zerobloom_ 10.無人機雕塑 Franchise Freedom 創(chuàng)作者: Studio Drift 國家: Amsterdam, 丹麥 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studiodrift.com/ Studio Drift研究鳥的自然飛行模式,,并專門開發(fā)出一款并嵌入無人機的軟件,實現(xiàn)了在火人節(jié)上的精彩的”天空雕塑“的表演,,在無人機的表演的過程中,Joep Beving在Playa上創(chuàng)作和演奏這鋼琴曲,,這場表演讓今年火人節(jié)更加精彩,, 600架無人機飛行組成的“天空雕塑“是高科技技術(shù),仿生物學和藝術(shù)相結(jié)合的綜合表演藝術(shù)品,。Studio Drift通過這場表演中在傳達出一種個人自由與安全之間的緊張關系,,科技可是幫助人類達到一種平衡。 11. Come-Million— colorful chameleon 變色龍 創(chuàng)作者:Amit Weissenstern 網(wǎng)址: http://come-million.com/ Come-Million是一種巨大的彩色變色龍,,以百萬種顏色閃耀著美麗的光芒,。Come-Million的皮膚由數(shù)百個裝由數(shù)萬小燈的鱗片組成。作為一種社交動物,,變色龍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游客的變化而變化,。 讓我記憶猶新的體驗就是,當我走到變色龍身體的下方時,,我看到的是 一個不可思議的璀璨的世界,,我的周圍,我的頭頂上,,是上萬盞燈拼接出像魚鱗一般內(nèi)殼,,最有意思的是,這些LED鱗片是有感應功能的,,變色龍會感應到在它身下游客的變化,,隨著游客變化來相應地改變自己的顏色。 這些燈光的控制,,互動程序是由以色列藝術(shù)家Amit 的團隊一起打造的,。我告訴他,,他創(chuàng)造的變色龍的內(nèi)殼世界就像一個五顏六色的璀璨星河,來到這里就會身陷其中,,難以自拔的迷戀著這個世界,。 他聽了后特別開心,并給了我一個熱情的擁抱,,他告訴我他們是從今年5月份就開始在打造這條“變色龍”,,并且把它從以色列運到了這里,其中有各種挑戰(zhàn),,好在大家都非常的喜歡,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 最后臨走的時候,,Amit 送了一個三角形形狀的塑料片給我,,我不知道是什么,然后他教我把它們拼成一個三角裝置,,并且告訴我,,變色龍的身體就是由15000多個這樣的三角裝置拼接而成的,我擁有其中的一個,。這或許是我在火人節(jié)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了,。 12 永久消耗器 Perpetual Consumption Apparatus 藝術(shù)家:Clayton Blake Thompson http://www.claytonblake.com/ 消費主義在數(shù)字時代變得越來越快, 人們通過手機App,網(wǎng)上銀行支付系統(tǒng),,或者社交軟件都可以支付賬單或者購買任何東西,,未來所有的商場,超市都會被虛擬化,,因而,,購物車必然將被淘汰。 被人類拋棄的購物車在澳大利亞藝術(shù)家Clayton Blake Thompson的手里竟然變成了一個10米高的螺旋式建筑,,這算廢物再循環(huán)利用的精彩案例,。人們可以自由攀爬在這個巨大的輪子上,捕獲不同的火人節(jié)Playa視角,。 我一看到這個藝術(shù)裝置就想一部我很喜歡的科幻電影“星際之門”,,一個讓人進入另外一個時間或空間的大門,進入這個大門就會踏入一個時間隧道,,可以讓你瞬間進入另外一個星球甚至可以回到過去或者未來世界,。 當我在攀爬這個藝術(shù)裝置的時候,讓我一度認為自己是在科幻世界里玩耍,,感覺不太真實,,最有趣的是我還在這個藝術(shù)裝置的前面,遇見兩個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女生,她們竟然開著一輛火箭造型的變種車,,她們還邀請我上來一起去兜風,,我這真是在拍科幻大片的節(jié)奏啊 13. LODESTAR 創(chuàng)造者:Randy Polumbo Lodestar 是一種未來主義,高科技的玻璃花藝術(shù)裝置品,,下半身是由軍用噴氣式飛機制成,,頂端是由玻璃,水晶,,鏡子,,鋼鐵和數(shù)英里的防滾架管制成。整個高度為50英尺,,寬約35英尺,。飛機兩側(cè)有門, 游客可以進入飛機的內(nèi)部,,向上攀爬到頂端,,頂部有一個聚會場所。 這是我在Playa看到的第一個藝術(shù)裝置,,就在我居住的營地外面,,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作品,飛機頭向下,,尾端向上翹起,,估計這是全世界最優(yōu)雅的飛機停靠方式了,,或許在未來世界里,飛機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,,它也可以衍生出更多生活化的功能比如聚會,,登高聚餐的好地方,或者在飛機上打造出一個天空花園,,或者空中樓閣之類的,。 14. Kinesios @ND Collective 創(chuàng)作者:ND Collective 國家: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 網(wǎng)址:https://ndcollective.net/ Kinesios,以鮮為人知的希臘運動和沖突之神命名,,是一個巨大的40英尺互動鋼藝術(shù)裝置,。Kinesios在沙漠中如同一個雄偉的鋼巨人,由兩個相互平行垂直鋼面組成,。 一邊鋼面是二進制代碼,,另一邊鋼面是混亂圖案,兩個平面支撐著中間一個懸掛的秋千鐘擺,,游客可以進入鐘擺中,,通過同步他們的身體動作來擺動,游客在運動鐘擺的時候要相互合作,Kinesios內(nèi)部照明受到中間鐘擺運動強烈的影響,,比如,,當鐘擺運動越高,照明的脈動,,頻率和同步性就越大,,發(fā)出的光就越亮越強烈。 這是一種對比和沖突,。 人與機器,, 思維與科技, 秩序與混亂,, 二元限制與自由思考存在…….. 通過將人類精神置于中心,,人類才是激活者,只有我們能夠成為我們自己創(chuàng)造的裝置的控制者,,就算是人工智能,,只有人類才能控制和管理好它們,如果人類足夠的團結(jié)一心,,可以創(chuàng)造更多美好的機器,,乃至更美好的世界。 15. Paraluna 作者:Christopher Schardt 來自: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 網(wǎng)址: http: //ledlabs.co/paraluna Paraluna結(jié)合了動力雕塑,,LED和音樂,。其主要部件是直徑10米的光盤,帶有17,280個LED,。在計算機程序的操控下,,光盤可以用旋轉(zhuǎn),升高,,降低和傾斜,,同時計算機會隨時調(diào)控LED的顏色和圖案,人們可以躺在光盤的下面欣賞它的變幻莫測,。
網(wǎng)址:https://www.polumbo.com
(圖文來源/美麗溫哥華)
相關閱讀擬象派
擬象派代表作《 一萬個普通人》
“一萬個普通人”,,簡稱“萬人藝術(shù)計劃”。由擬像派藝術(shù)小組發(fā)起人地球君和光子創(chuàng)作,,將“一萬個普通人”寫入歷史,,是世界上第一座封存普通人表達和記憶的玻璃迷宮。
歷史上除了偉人英雄才子佳人,,或是災難,,從未有對普通人存在和表達的公共藝術(shù)裝置。不論西方,,還是中國,。始終沒有用實體紀念的方式,,為普通人自主獨立的表達提供永久戶外展示的機會,但每個人都有被紀念,、記錄,,甚至寫進歷史的沖動,這種沖動可能是與生俱來的,。
參與藝術(shù)裝置的一萬個普通人,,不需要任何功績,也沒有任何階級,,地位,,身份,權(quán)利,,金錢,,人種的限制,只需要留下140個字和寄出一件物品給藝術(shù)家即可,。
這個巨大的公共藝術(shù)裝置,,不僅留給這一代人,還有未來一百年后的人類,。它很像《三體》里劉慈欣設想建在冥王星上的人類文明紀念碑,,比“無盡之門”太空基因項目更具有現(xiàn)實意義,又像是2019年《奇葩說》黃執(zhí)中辯論里的“歷史長河漫漫,,天上的星星無數(shù),,每一顆星星都應該有同等的機會被看見”的古典AI裝置。
此公共藝術(shù)位于離成都市區(qū)1小時車程的崇州歷空山道明酒店無人后山,,空山小綠球大地藝術(shù)營地內(nèi),。如果你也想成為一萬個普通人中的一個,可以聯(lián)系微信 xiaodiqiu17 了解該藝術(shù)計劃,。
關于擬象派
擬像,,英文“simulacre“,來源于希臘語 eidolon,,原意一方面表示圖像,另一方面又表示仿真,,即表示某種事物的一種形象或者是一種“再現(xiàn)”,。類似于真實事物的“副本”,“幻象,,”是一種’非存在”,。
柏拉圖認識到語言就是一種“非存在”,同時他也認識到:只有透過“非存在的方式“才能表達“存在“,。這樣一來,,“非存在”成為了“存在”的替代物。
擬像派藝術(shù)家地球君指出:用 “非存在 ” 去指認并強化 ”存在”,就是藝術(shù)家的空間 (word space)例如俳句中的間隔(空格,、空檔),,是不存在內(nèi)容的,然而它確實存在(實在感,、效果,、語義)。這是藝術(shù)的空間(wordspace),。
擬像派不是什么,,是什么:
擬像派不是野獸、
不是禪修靈異氣場感覺,、
不是機械復制時代的靈光,、
不是后現(xiàn)代、
不是新水墨,、
不是線性時間中或與時間同步的當代,、
不是科幻視覺、
不是商業(yè)復制性批判,、
不是批判批判,、
不是杜尚空間物料的搬運游戲、
不是博伊斯的自然美學社區(qū)政治運動,、
不是藝術(shù)權(quán)力榜單的叢林,、
不是不實現(xiàn)觀念、
不是總體藝術(shù),、
不是多重藝術(shù)史的走狗,、
不是哲學的物化、
不是新聞反饋的永恒化,、
不是政治異見的民主斗爭,、
不是觀眾成為內(nèi)容的更多可能性、
不是光舞互動,、
不是視覺感受,、
不是街頭、
不是行為,、
不是放炮,、
不是品牌符號、
不是藝術(shù)即行為,。
不是不是,。
也可以說,擬像派可以是如上內(nèi)容的擬像,,但不是如上內(nèi)容,。
▲ 擬像派 ”竹林七賢“局部圖
擬像派只是對擬真世界的系統(tǒng)擬像,,在other word space 中存在。擬像派將貪戀擬真世界中的一切,,包括不限于民主,、法治、金錢,、權(quán)力,、欲望、哲學,、和靜清寂,,并加速變異,使它美妙,,比真實更真實,。擬像派絕不悲觀,只是用更好的表達效果來遮蔽,,象征死亡,。擬像派十分快樂,包括不斷擬像自身,。擬像派自身沒有概念,,包括界定時期。擬像派里不存在擬像派這個詞匯,。擬像派不承認擬像派自身,。
擬像派的終極關懷:
擬像派的最后極端,是用擬像重塑擬真世界,,將無數(shù)真理歸至真理的唯一,,解除因思辨而被思辨謀殺的集群內(nèi)爆,那就是依據(jù)原有的真實,,承認最終的造物主是上帝,,它是自身最純粹的擬像。
擬象派代表藝術(shù)家 地球君
實驗藝術(shù)家,,擬像派藝術(shù)發(fā)起,,小地球旅行創(chuàng)始人兼CEO。2019年主導籌建中國首個大地藝術(shù)營地,;曾創(chuàng)作世界第一個眾籌大地藝術(shù)項目“小王子2”,,同期修建世界最長篝火池;已累積創(chuàng)作超過1000幅當代藝術(shù)作品,;舉辦3000次一人觀展運動。
擬象派代表藝術(shù)家 光子
跨界藝術(shù)家,,俳句詩人,,宇宙詩人,,大地藝術(shù)家,擬像派藝術(shù)發(fā)起人,,小地球旅行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,,旅行圈著名撰稿人,超現(xiàn)實景區(qū)策劃人,。2019年聯(lián)合籌建空山小綠球大地藝術(shù)營地,,已落地創(chuàng)作數(shù)個大地藝術(shù)作品裝置;2016年曾受邀哥倫比亞大學北京中心,,演講“俳句,,清貧思想”;2013年北京京師美術(shù)館舉辦“日常神跡”多媒體裝置聯(lián)合個展(詩歌,,裝置,,油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