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布崗日,,西藏386座名山之一,。百度里連英文名都沒有:Loinbo Kangri 。很多人都認(rèn)為神山岡仁波齊(6656m)是崗底斯山脈的主峰,,但這都是人們以及一些記者驢友們的誤解和盲從,。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其實位于日喀則地區(qū)仲巴縣和薩嘎縣交界處,山峰名字叫冷布崗日(7095m)
這是一座美麗的山峰,,從北邊布多鄉(xiāng)(5500m)看,,非常壯觀,形狀如珠穆朗瑪峰,;從南邊(仲巴縣城后面草原)看,,狀如金字塔,只可惜我照的pp那天空氣不是很透,,有點模糊,,但大致可讓大伙領(lǐng)略一下冷布崗日(7095m)的魅力!
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,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與藏北內(nèi)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嶺。藏語岡底斯山意為“眾山之主”,。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西南部,、喜馬拉雅山脈北部,并與后者大致平行,。岡底斯山脈西起喀喇昆侖山脈東南部的薩色爾山脊(北緯31度15分,,東經(jīng)78度20分),東延伸至納木錯西南(北緯29度20分,,東經(jīng)89度10分),,與念青唐古拉山脈銜接,全長1100千米,。海拔一般5500~6000m,。西段呈東南走向,主要支脈阿隆干累山以同一走向并列于主脈北側(cè),,山體寬約60~70公里,。位于該段的主峰是-----岡仁波齊峰(梵文稱開拉斯峰),,峰體呈錐狀。乃佛教神山,,在佛經(jīng)中稱為“底息”,,為信徒朝拜巡禮之地,喇嘛教以岡仁波齊為宇宙中心,,尊為圣地,,在佛教中被認(rèn)為是宇宙的中心,在苯教中被認(rèn)為是世界的中心,。尼泊爾人,、印度人則以岡仁波齊為濕婆(印度教三尊神之一)的樂園。以瑪旁雍錯為圣湖,。據(jù)說繞它轉(zhuǎn)1圈可洗滌罪孽,,10圈可以在輪回中免受苦難,,100圈可升天成佛,,而在馬年來轉(zhuǎn)圈,一圈相當(dāng)于平常的13圈,。在東經(jīng)84度左右,,山脈轉(zhuǎn)為東西走向,山體漸寬,,至東段寬達(dá)100公里,,東段海拔7095m的冷布岡日(漢語:羅波峰)為岡底斯山脈最高峰。-------------摘自《中國大百科全書-中國地理》
2,、關(guān)于岡底斯山脈的神秘文化:岡底斯山又名“凱拉斯”,,意為“雪山”。自古以來是中亞和東南亞各地人們仰慕,、朝圣和旅游的圣地,。印度有一寺廟叫“濕婆神廟”,印度語稱“凱拉散塔”,,其建筑結(jié)構(gòu)也酷似此山,。《往世書》還認(rèn)為,,印度教的財神閻婆羅所統(tǒng)治的國度就在此山,,山周圍的座山峰就是財神的寶庫。耆那教也視岡底斯山為一座有靈性的圣山,,是該教創(chuàng)始人勒夏巴哈獲得解脫的地方,。
佛教對此山有多種描述,按照密宗講,,它象征密宗中本尊勝樂和佛母金剛亥母,;還有的佛教徒則認(rèn)為佛陀便居住在此山,,它周圍有五百羅漢侍守。苯教認(rèn)為此山是萬山之王,,是諸天神的住處,,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,還有個苯教神祗住在此山,??梢姡瑢姿股皆谖鞑刈诮讨械某绺叩匚?。岡仁波且是佛教著名圣地,。
岡底斯山文化學(xué)家認(rèn)為藏族文明的曙光——誕生在象雄中部的微莫隆仁地方。古代文獻(xiàn)中說象雄西起大食,,東至安多,,而微莫隆仁大約在今岡底斯山下、瑪旁雍措湖邊的古格地方,。因此,,岡底斯山和瑪旁雍措周圍是藏族文明的先驅(qū)本教的發(fā)源地。事實上,,微莫隆仁早已因是本教創(chuàng)始人先饒米沃且的降生地而聞名,。
本教發(fā)源于岡底斯地區(qū),對它崇拜由來已久,。巍峨的岡底斯山及其周圍的湖泊,、河流等大自然造就了崇尚自然界的本教,而古代藏人又被這天地間的龐然大物所震懾,,因此對它產(chǎn)生敬畏繼而是崇拜心理,,并尊它為象雄王國的神魂山。
本教還認(rèn)為天像一蓋傘,,地像一蓮花,,岡底斯山就是傘把和蓮花的根莖;它處于世界的中心,,是諸天神的住處,,是連接天上人間的天梯;祖師先饒米沃且之化身就是沿著天梯下凡的,,還有360位本教的神住在此山中,。
岡底斯山不僅是本教的發(fā)源地,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發(fā)源地,。有些學(xué)者進(jìn)一步推測分析認(rèn)為,,東南亞地區(qū)的許多宗教,諸如本教、印度教,、耆那教,、祆教皆屬一個源頭,最早都起源于岡底斯山,。